地址:中國河南省開封朱仙鎮運糧河西岸萬同老店
電話:13837897231 13460795566
郵箱: 2012216972@qq.com
漳州木版年畫的發展歷史:
漳州木版年畫始于宋代,當時福建的刻書業開始興盛,迅速帶動了民間版畫刻印技術的發展,漳州木版年畫也隨福建雕版的發展而發展。
明代,漳州木版年畫開始走向興盛,當時漳州已經有“曲文齋”“多文齋”等多家書坊兼營年畫[3]。近代學者葉德輝在《書林清話》中稱“宋刻書之盛,首推閩中”[4]。發展到清代,更有“胡慶堂”“俊記”“錦源堂”等12家書坊參與年畫制作經營。從而漳州木版年畫藝術日趨成熟。年畫的題材和構圖形式漸趨穩定,繪畫技巧和雕版、印制技術不斷提高。期間漳州對外貿易港口“月港”的興起,繁榮的海上貿易,也給木版年畫的外銷帶來了有利條件,增進了木版年畫大量向海外輸出,產品遠銷到臺灣、香港、東南亞及日本等地[5]。而當地最大的木版年畫作坊,以顏氏家族的顏錦華老店為首。從早期開設的“錦華堂”書畫作坊,經過幾代傳承人的努力,至清末民國初時,基本形成了顏氏一家獨大的格局,抗戰前后,顏錦華老店成為漳州木版年畫的集大成者。流傳下來的眾多漳州木版年畫精品,基本都是顏錦華老店的珍藏版。
20世紀初,漳州聯子街、香港路、臺灣路一帶集中了大批年畫店,漳州的“聯子街”因而得名。而后由于先進的西方印刷術的傳入,在社會的急劇動蕩中,年畫業開始走向衰落。抗日戰爭時期,中國經濟衰退,又因與臺灣和東南亞失去了貿易聯系,生意則比較蕭條,漳州的許多術版年畫作坊紛紛倒閉。直至50年代尚有八九家存在。此后,漳州地區鄉間逢年過節張貼木版年畫的習俗漸漸消失,木版年畫市場衰弱,年畫作坊大多停業,境況已大不如前。
文革期間,閩南的木版年畫受到巨大沖擊,泉州年畫雕版被付之一炬,幾乎蕩然無存。而在漳州,顏家將300多塊年畫雕版藏到鄉下,才得以保留。
1957年顏家傳人顏家鏡印制了一套漳州古木版年畫,被國家定為民間藝術品赴蘇聯東歐各國展覽;1986年顏文華又印制了一套古木版年畫,參加福建民間美展晉京展;1988年在全國民間美術工作大會上得到與會專家們高度贊賞;1990年載入《中國民間藝術大辭典》。2001年漳州市藝術館館長林育培所撰《漳州民間木版年畫初探》一文榮獲第十一屆“群星獎”(群眾文化科研成果評獎)金獎。
2006年5月,漳州木版年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[7]。同年,漳州顏氏木版年畫第五、六代傳人——顏文華和顏仕國父子共同創辦了漳州顏錦華木版年畫館,并用家藏老版、傳統技法繼續印制和銷售木版年畫。
2009年1月18日,《漳州木版年畫》特種郵票首發式暨中國2009世界郵展60城市巡郵到漳州。直接以地域命名的《漳州木版年畫》郵票是繼1990年《水仙花》之后,漳州市第二次登上“國家名片”